新闻资讯
慈禧墓被谁盗走的?慈禧墓被盗后发生了什么
他的名字叫——《东陵大盗》,所有的情节都不记得了,只有这个名字还牢牢记得——孙殿英,乳名金贵,字魁元(科元),河南永城县孙家庄人,1889年生。
孙殿英父亲因与旗人斗殴,将人打死入狱,死于狱中。孙殿英子承父业,从小就养成好斗的性格。七岁入私塾,常与同学斗殴,尝与市井游侠儿为伍,颇有游侠之气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早年,孙殿英投靠盘踞于安徽省亳州城的姜桂题部下。后来,他率部流窜到豫西巩县、宝丰、鲁山一带,投奔“庙道会”会首李凤朝门下,两年后自己成为“庙道会”会首。
1922年,他拉着一批道徒投入河南陆军第一混成团团长兼豫西镇守使丁香玲部,从副官升任机关枪连连长。
挂名当了营长之后,他独立山头,成为土匪头子,搜罗教匪,扩充队伍,自称旅长。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驻豫西直军开赴前线,利用这个机会,孙殿英独立出来并招兵买马,队伍扩大至数千人。
人多了要吃饭呀,几年后孙殿英找到了发财的机会。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北伐成功。当时,孙殿英率部驻防在蓟县的马伸桥,此地离满清的东陵仅一山之隔。
当时有个惯匪马福田,探知东陵地区无人看守,就伙同其他匪徒窜到东陵盗宝。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孙殿英闻讯,抓住这个时机,调动一团兵力,开到马兰峪,以军事演习为名封锁了马兰峪东陵,打跨了马匪后,把东陵三十里内戒严,顺势掘东陵。
率其工兵营以火药炸开清慈禧太后之墓,得叶赫那拉氏之尸,虽历经十数年而不腐。众人惧之,恐有变。
一仵作愤而曰:“我,活人也,奈何惧一死妇”,当众淫那拉氏之尸。(还有一说是开棺就风化了)从金椁内棺盗窃了大量稀世珍宝。
但他仍不满足,再掘清乾隆皇帝弘历之墓,他亲自进墓点视宝物,得珍珠、翡翠、玉石、象牙、雕刻、字画、书签、宝剑等无数。装了四五十箱,加封盖章后拉回军营。
后来他回忆说:“乾隆权墓堂皇极了,棺材内乾隆尸体已化,只留下头发辫子,陪葬宝物不少,其中最宝贵的是颈上的一串朝珠,一百零八颗中最大的两颗是朱红色,和一柄九龙宝剑,剑鞘面上嵌了九条龙,剑柄上嵌满了宝珠……”
孙殿英掘墓盗宝被马兰峪满族人发现后,满清皇族遗老以及居住在天津日租界(张园)的溥仪等人上告到蒋介石那里,要求严惩。
此事一时轰动全国。后孙殿英觉得事态严重。为逃脱罪责,他到处活动行贿:托戴笠将所盗物品中最为宝贵的九龙宝剑送给了蒋介石;将慈禧口中含的那颗宝珠送给了宋美龄;将“金玉西瓜”送给了宋子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国民政府表面也声言“要查办”,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孙殿英逍遥法外,未受任何惩处。
后来,孙殿英解释说:“满清杀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报仇革命。孙中山有同盟会、国民党,革了满清的命;冯焕章(冯玉祥)用枪杆子去逼宫,把末代皇帝溥仪及其皇族赶出了皇宫。我孙殿英枪杆子没得几条,只有革死人的命。不管他人说什么盗墓不盗墓,我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大汉同胞!”
并说:我发掘满清东陵,有好处,第一,满清入关之时,大兴文狱,网杀士人,象吕留良,戴名世这样的人,都被开馆戮尸,我虽不才,亦知道佛经有言,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第二,满清统治三百年了,搜刮的财帛不知多少,今天我发陵,是为通天下财货,收运转之利,丰藏国库。
说归说,做归做,孙殿英把自己盗墓粉饰成大义凛然的"爱国举动"。事实是,很快他就用行动证明了,他对不起祖宗,也对不起大汉同胞。
他又干嘛了?日本人来了,当汉奸,还有什么可说的?没有了,时间会证明一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好了,该下场了。1947年,孙殿英在河南汤阴成了我军的俘虏,痛骂前主子老蒋也没能让他出来。后病死狱中。
稍作补充,孙殿英之所以能顺利的找到地宫入口,全靠了一个满清遗老。这个人的名字叫苏必脱林。这个世界哪个民族都不乏背叛者,有汉奸,也有满奸。
慈禧的心腹太监李莲英参与了慈禧的安葬,并和他侄子写了一本书叫《爱月轩笔记》,愤怒的溥仪杀不了孙殿英,就画画杀人
慈禧墓的珍宝最终去了哪里?慈禧墓宝藏下落
她,以兰贵人的身份走进后宫,越过三千佳丽的诱惑和竞争成为了贵妃而受宠于咸丰皇帝;经历了无数风雨的洗练,一路走上了“垂帘听政”的舞台,统治了中国近半个世纪。她,以其残暴、奢糜、专横跋扈、玩弄权术而成为"女人乱政必亡国"的逻辑代言人,百年以来,被冠之为“阴险狠毒、睚眦必报、狐狸其貌而虎狼其心的泼妇人”。面对这一切,他没有辩驳,也无法辩驳了。唯有她的陵园依然不肯低头,像是在抗议人们对她评价的不公,又像是在向我们诉说着她的那些故事……
慈禧太后两度垂帘,把持清王朝朝政长达48年之久,她利用至高无上的权利不惜工本的重修了她的陵园,通过此举我们不难想像慈禧墓中随葬的宝物也必然是多得惊人。慈禧陵随葬的宝藏究竟有多少,因为这在当时是宫闱秘事,讳莫如深,不用说寻常百姓,就是王公大臣也难以知晓。
网络配图
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宫中秘闻逐渐披露于世。 根据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监李莲英同他的侄子合著的《爱月轩笔记》记载,我们可以知晓个大概:
慈禧入棺前先在棺底铺一层金丝镶珠宝的锦褥,上镶有大小珍珠12604颗,红光宝石85颗,白玉203块;锦褥上又盖一条丝褥,上铺圆珠2颗;上又盖一条串珠薄褥,上有珠1300颗。此一层共有一尺厚。
慈禧身穿金丝串珠彩绣袍褂,上有珍珠5920颗,宝石1135块;头戴珍珠镶成的凤冠,上面镶嵌外国进贡的一颗重达四两的宝珠,大如鸡卵,价值白银1000万两;口含夜明珠,此珠夜间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头部上首放置一个翡翠荷叶,翠绿碧透,叶面上的筋络是天然长成,非人工雕琢,是艺人根据天然翡翠的形状,因势制成,可谓巧夺天工;脚下安放两朵碧玉大莲花;尸身置于荷叶莲花之间。
她盖的衾被上有珍珠堆制成的大朵牡丹花;手镯是用钻石镶成的一大朵菊花和六朵小梅花连缀而成。身旁安放金、红宝石、玉、窄雕佛像二十七尊;脚下左右两边各放翡翠西瓜一个、甜瓜二个、白菜两棵,宝石制成的桃、李、杏、枣二百多个。尸身左边放一枝玉制莲花,三节白玉石藕上,有天然的灰色泥污,节处生出绿荷叶,开出粉红色莲花;其旁还有一个黑玉石荸荠。尸身右边是一玉雕红珊蝴树,上绕青根绿叶红果的盘桃一枝,树顶处停落一只翠鸟,构思奇巧,匠心独运。此外,还有玉石骏马八尊,玉石十八罗汉等宝物共七百多件。
网络配图
这些宝物值多少钱,恐怕一时半会估算不出来。值得一提的是,《爱月轩笔记》和可信度更高的清宫档案的相关记载竟毫无相似之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应该说清宫档案自是毋庸怀疑,而《爱月轩笔记》讲得头头是道,活灵活现,亦不由得我们不相信,莫非两者都只是记录了慈禧随葬宝藏的一部分? 难道说墓葬随葬宝藏的背后还蕴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更大的宝藏? 光绪二十四年的一件神秘事件,足以刺激我们好奇的神经,燃烧我们欲望的血液。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闰三月初五,皇宫内务府的官员来到了东陵,在东陵守护大臣的陪同下,打开慈禧陵地宫木门,从金井中取出了一件东西,小心翼翼地放入一个极为精致的锦匣内,谨慎的封固,贴上印花,由绿营的两名千总率领10名兵丁专程护送,秘密带回了皇宫。 沿途各地方官皆派出得力官兵分路段保护。
内务府官员从地宫里取走的是什么宝物? 究竟是什么值得如此的兴师动众,要采取如此严密的保护措施? 原来,被取走的是一件珍珠手串。 这个手串有大珠18颗,不仅颗粒之大乃世所罕见,更难得的是颗颗大小一样,晶莹闪光。 这件手串,工精料美,绝对可以说是价值连城,稀世珍宝,是慈禧太后最喜爱的珍宝之一。 光绪十六年,慈禧命人将此手串放入了陵内金井之中。
网络配图
既然放入了金井,为什么又要取回? 金井在古代社会,那是神乎其神的圣地。 墓主人在生前或入葬前往往会将一些珍宝放入井中,以求“息壤”,达到驱邪镇墓的作用。按说慈禧是极其的迷信,就不怕如此举动会无法驱邪吗? 再说了,慈禧手中珍宝何止千万,为什么单单需要这件手串呢?她如此急不可待地要取回这件珍珠手串,到底有什么用途呢? 这一切,至今仍然还是个谜。有人说慈禧除了随葬的大量珍宝外,手中还掌握着一批更大的宝藏,她将宝藏分成了18份,藏在了18个不同的地方,而这件手串的珍珠,就是打开那些宝藏的关键所在。或许这并不是简单的空穴来风,这件手串随后不知所踪,极有可能仍躲在哪个角落里,耐心地等着有缘人的出现。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慈禧陵随葬了大半个国库的珍宝,原想到了另一个世界里继续像生前那样过着花天酒地的,骄奢淫逸的生活。但是价值整整6000多万两白银,怎能不让人眼红,怎能没有盗贼惦记着? 这不,生前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慈禧太后闭眼仅二十年,一伙盗匪就把黑手伸向了定东陵。
这是1928年的夏天,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率部驻扎蓟县马伸桥,这里与清东陵只有一山之隔。因为孙殿英的队伍不属国民党正规军,非蒋介石“亲生”,因此孙部粮饷被长期拖欠克扣,以至官兵半年没有发饷,军心浮动,常有开小差的事情发生,若再不拨粮款,甚至有哗变的危险。即使不缺钱,只要有机会,孙殿英也不会放过东陵宝藏,何况手头正缺钱,形势极为严峻,孙殿英愁断了肠子,近在咫尺的大宝库定东陵自然而然的就进入了他的视野。
清东陵陵区内那么多座墓,为什么孙殿英首先看中了是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呢?这就只能说都是那些珠宝惹的祸了。慈禧生前就以挥霍无度,敛财爱宝,贪图享受而著称,她重新修建的陵园奢华甚至超过了紫禁城,不难想像她的地下陵寝必然也是豪华万状;再加上是慈禧太后安葬时间很近,下葬情况民间还有线索,进入地宫比其他陵墓容易。
网络配图
一想到那些诱人的珍宝,孙殿英感到全身热血沸腾,他一刻也坐不下去了。立马命令手下师长谭温江,以“剿匪”名义扫清了清东陵附近的其他军事力量。 随即,孙殿英以搜索敌人、检查武器为名,名正言顺开进陵区。紧接着,他四处张贴十几张告示,宣布为保护东陵安全,要在陵区举行军事演习,将陵区完全封闭了起来。
费了很大的劲,他们终于找到了进入了地宫的入口。或许是宝藏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他们不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于是硝烟弥漫中,坚不可摧的定东陵在炸药的千钧神力下敞开在这群匪兵的面前,统治中国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的神秘陵寝大难临头了。
所有殉葬宝物很快被一抢而空,匪兵发疯般的刀劈斧砍,打开了慈禧的棺木,满棺的珍宝陪伴着这位面色如生的中国近代第一女强人。然而,此时的慈禧太后不过是一具任人蹂躏的僵尸罢了。她的尸骸被抛出棺外,扔在地宫的西北角,脸朝下趴在泥水中,一手反扭在身后。匪军很快便抢劫了棺中各种珍宝,甚至撬开慈嬉的嘴,挖走了嘴中硕大的夜明珠。
网络配图
孙殿英等人抢劫了棺内珍宝后扬长而去。当住在天津的末代皇帝溥仪听说东陵被盗,派遣清朝遗臣来重新安葬慈嬉时,只见慈嬉脸朝下伏在棺盖上,手反转搭在背上,长发散披,遍体长满寸长许的白毛,衣角处已被撕破。整个地宫内,除了残破的棺木和破烂衣衫外,空空如也。
孙殿英盗掘皇家陵墓遭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谴责。事发后,溥仪等清皇室成员更是对孙殿英恨之入骨,纷纷要求国民政府严惩凶犯。惶恐中的孙殿英用盗来的珍宝四处打点,托人说情。孙殿英将从乾隆墓中盗得的乾隆颈项上的一串朝珠送给了戴笠;将乾隆墓中的九龙宝剑送给了蒋介石;将慈禧墓中的翡翠西瓜送给宋子文;将两串朝靴上的宝石送给孔祥熙。
通过四处活动,孙殿英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继续担任军长。待盗陵风波逐渐平息后,余下的珍宝或被变卖,或被毁坏,或被走私海外,至今下落不明。